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
您的当前位置:主页 > 关注 > 健康 > 中药常识 > D >

大绿藤

来源: 编辑: 时间:2019-07-11
导读: “中药材大绿藤”是【中药养生】下的一篇文章,主要讲述:大绿藤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绿藤 【药材名称】大绿藤 【拼音】D Lǜ Tnɡ 【来源】葡萄科 大绿藤 Parthenocissus laetevirens Rehd.,以 藤 入药。 【生境分}产地,功效,照片,别名等

大绿藤
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大绿藤

【药材名称】大绿藤

【拼音】Dà Lǜ Ténɡ

【来源】葡萄科大绿藤Parthenocissus laetevirens Rehd.,以入药。

【生境分部】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。

【性味】辛,温。

【功能主治】舒筋活络,消肿散瘀,接骨。主治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性关节炎,腰肌劳损,四肢痹痛。

【用法用量】1~2两,泡酒服。外用鲜品捣烂包敷或研粉调敷。

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绿藤

【药材名称】大绿藤

【拼音】Dà Lǜ Ténɡ

【出处】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【来源】为葡萄科植物大绿藤茎藤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
【原形态】木质藤本。茎带绿色,卷须与叶对生,有5~8条细长分枝,末端吸盘常为黑色肥厚的一弯钩。掌状复叶互生,小叶5,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5~8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,下面无毛或脉上有短柔毛。聚伞花序排成圆锥状,生于叶腋;花萼浅盘状,全缘;花瓣5,长卵形;雄蕊5;花柱圆柱形,子房2室。浆果小,圆球形。

【生境分部】生于沟边林下潮湿处,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。

【性味】麻,温。

【功能主治】舒筋活络,消肿散瘀,接骨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性关节炎,腰肌劳损,四肢痹痛。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泡酒,1~2两。外用:捣敷或研粉调敷。

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大绿藤

【药材名称】大绿藤

【拼音】Dà Lǜ Ténɡ

【英文名】Stem of Shinygreen Creeper

【别名】痧症药。

【出处】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
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光叶白粉藤的根或藤茎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ssus glaberrima Planch.
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,鲜用呀晒干。

【原形态】光叶白粉藤 草质藤本。枝细长,横切面为钝四角形,小枝纤细,均有条纹,通常茎、枝被白粉,干时不在节上脱离;卷须细长,2叉状,与叶对生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3cm;托叶膜质,近圆形;叶片膜质,心状三角形或狭三角形,长6-11cm,宽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近截平或浅心形,边缘有疏离的小锯齿,两面无毛,干时灰绿色。伞形花序长2.5-3.5cm;与叶对生,由数个小聚伞花序组成;总花梗长1-2cm;花梗长2.5-5mm,结果时伸长;花萼杯状,先端截平,宽约2mm;花瓣三角状长圆形,长约2mm,急尖;雄蕊4;花盘杯状,4浅裂;子房扁卵形或扁圆形,有短而钝的花柱。浆果小,倒卵状,长约5mm,宽约4mm。花期5-7月,果期7-8月。

【生境分部】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密林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云南等地。

【性味】辛;温

【归经】肝;脾经

【功能主治】接骨;止痛。主骨折;痧气腹痛
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责任编辑:

打赏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上一篇:大蒜
下一篇:大羊角瓢

网友评论:

Copyright © 珠海在线新闻资讯频道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5450号-2
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:309042019 技术支持在线学电脑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