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
您的当前位置:主页 > 关注 > 健康 > 中药常识 > M >

马乳

来源: 编辑: 时间:2019-07-11
导读: “中药材马乳”是【中药养生】下的一篇文章,主要讲述:马乳 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乳 【药材名称】马乳 【拼音】Mǎ Rǔ 【出处】《本草经集注》 【来源】为马科动物 马 的 乳汁 。 【性味】甘,凉。 ①《别录》:冷。 }产地,功效,照片,别名等

马乳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马乳

【药材名称】马乳

【拼音】Mǎ Rǔ

【出处】《本草经集注》

【来源】为马科动物乳汁

【性味】甘,凉。

①《别录》:"冷。"

②《药性论》:"无毒。"

③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性冷利。"

【功能主治】补血润燥,清热止渴。治血虚烦热,虚劳骨蒸,消渴,牙疳。

①《别录》:"止渴。"

②《唐本草》:"止渴疗热。"

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功同牛乳而性凉不腻。补血润燥之外,善清胆、胃之热,疗咽喉口齿诸病,利头目,止消渴,专治青腿牙疳。"

④《泉州本草》:"治骨蒸、痨热,消瘦。"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煮沸。

【摘录】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马乳

【药材名称】马乳

【拼音】Mǎ Rǔ

【英文名】mare's milk

【出处】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
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马的乳汁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

采收和储藏:收集哺乳雌马的乳汁,鲜用或冷藏。

【原形态】马,体格高大,骨骼肌发达,四肢强颈有力。体高1.27-1.60m,体重225-773kg。雌雄差异很大。马头面部狭长,耳小而尖,直立。鼻宽,眼大。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,具有长毛即鬃毛。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。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,毛部也有长的鬃毛。我国马的品种较多,有蒙古、河曲、伊犁、三河、黑河等种,因品种不同,身体大小、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、花毛、黑毛、栗毛等。

【生境分部】生态环境:马属草原动物,善奔驰,草食。

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
【化学成分】每100g马乳中含水分91g,蛋白质2.1g,脂肪1.1g,碳水化物6g,灰分0.4g,及溶菌酶(lysozyme)。

【药理作用】马乳含较高量的溶菌酶,达0.3-1.0mg/ml。溶菌酶对革兰阳性细菌有杀菌作用,能水解N-乙酰胞壁酸和乙酰氨基脱氧葡萄糖间的β-1,4-糖苷键,使细胞壁破裂,造成细菌死亡。溶菌酶与抗生素合用有协同作用。溶菌酶尚有抗病毒作用,在人宫颈癌(HeLa)细胞被疱疹病毒感染的培养液中加入溶菌酶,有抑制细胞变性作用。溶菌酶也可抑制腺病毒的生长。此外,溶菌酶尚有抗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,参与间隙连接组织的修复和粘多糖的生物合成等。

【性味】吵甘;性凉

【归经】心;脾经

【功能主治】养血润燥;清热止渴。主血虚烦热;虚劳骨蒸;消渴;牙疳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煮沸,125-250g。

【各家论述】1.《别录》:止渴。

2.《唐本草》:止渴疗热。

3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功同牛乳而性凉不腻。补血润燥之外,善清胆、胃之热,疗咽喉口齿诸病,利头目,止消渴,专治青腿牙疳。

4.《泉州本草》:治骨蒸、痨热,消瘦。
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责任编辑:

打赏

取消

感谢您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扫码支持
扫码打赏,你说多少就多少

打开支付宝扫一扫,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

上一篇:蟒蛇草
下一篇:马交儿

网友评论:

Copyright © 珠海在线新闻资讯频道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25450号-2
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:309042019 技术支持在线学电脑
Top